发布时间:2025-05-13 11:50:22 人气:
作为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去年我国原煤产量达47.8亿吨,但年进口量仍达5.43亿吨。我国矿产领域正通过智能化革命,重塑能源安全的战略底座。
我国矿产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格局,西部地区不仅拥有全国85%的煤炭储量,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战略资源。新疆的油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8.75%,四川、云南的稀土资源以及内蒙古、陕西的金属矿产,共同构成了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纵深。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矿产开发,不仅受地理分布限制,更面临高海拔、戈壁、沙尘、高寒等地形及气候挑战。例如新疆大部分矿区面临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沙尘大风天气多发,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又如部分矿区位于高原,高海拔、低含氧量的环境让矿山工人的作业难度大大增加。
由于矿区工人需承受高温、粉尘、颠簸等健康风险,加上偏远矿区的生活娱乐匮乏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矿区人力短缺。
包钢集团白云鄂博铁矿负责人曾表示:“白云鄂博矿区内司机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退休潮将在未来几年到来。但现在我们还有20多个司机岗位缺口。”
地理分布、气候环境与人力困局正在加速倒逼相关企业从“人海战术”转向科技转型。
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
无人驾驶矿卡是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9月,全国已经在露天煤矿运行超过1500辆无人驾驶矿车,预计到2026年,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将达到1万辆。
国家能源集团在新疆、内蒙古等露天矿区推广无人驾驶技术,超过400台无人驾驶卡车累计运行超760万公里,运输效率达人工驾驶的87.3%。国家能源哈密煤电公司牵头,联合中煤科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路凯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凯智行”)共同研发的“大南湖二矿远程控制挖掘机与无人驾驶宽体卡车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无人驾驶不只是提供无人驾驶车辆,更是解决矿山整体作业的系统工程。它对于提升矿区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人员安全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支撑我国能源安全也起到重要作用。”路凯智行创始人、董事长谢意表示。据悉,路凯智行的露天矿无人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新疆、内蒙古等多地常态化、安全运行超1100天。
路凯智行的技术突破,恰是我国矿山转型的缩影。在陕西小保当煤矿,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长距离巷道智慧巡检车,在煤矿井下实现智能巡检,解决了人工巡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在河北杏山铁矿,通过无人值守改造技术,实现了矿区内的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渣浆泵站、风机站等重要场所均远程控制。
技术升级不仅破解了人力困局,也重塑了资源安全逻辑。智能化、无人化设备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不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确保能源韧性供给;AI技术加持,助力矿山开采、运输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矿山运营更加智慧、决策更加科学。(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