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1 18:51:29 人气: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双管齐下,加速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近日,记者走访南宁市水泥行业标杆企业,实地查看南宁市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技术路径与环境效益,了解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帮企减污”措施成效,感受南宁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担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瞄准2028年底前实现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正积极指导和助力全市水泥企业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2023年10月通过验收的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二线SCR脱硝技改项目,是南宁市实施的第一个水泥企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二线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已稳定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年减排氮氧化物500吨,较改造前下降50%以上。
“公司自2021年以来已投资2004万元实施二线SCR脱硝技改项目,其中包括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帮助我们向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库申请到的1000万元,减轻了我们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压力。”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水泥)制造部副经理黄德飞介绍。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坚持绿色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计划2027年底前完成全厂超低排放改造,除了继续完成二期的SCR脱硝技改,还将实施分级燃烧改造,从源头控制氮氧化物产生,降低氨水消耗。同时,计划将燃油矿车改为新能源纯电动矿车,实现清洁生产运输,更好地实现超低排放和绿色转型升级。”华润水泥安全环保部经理李圣春表示。
隆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隆安海螺)窑头窑尾粉尘超低排放改造及生产线月也完成验收。该项目在南宁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获得2024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850万元支持。通过系统性改造,隆安海螺在粉尘治理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对有组织排放进行深度治理,对窑头窑尾进行“电改袋”技术升级,大幅提升除尘效率,使粉尘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每立方米10毫克以下的超低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对无组织排放进行全流程管控,对厂区进行全面升级,将原有的半封闭铁精矿棚改造为全封闭结构,对水泥袋装车道、熟料散装楼以及混合材堆棚实施全封闭化改造,并对部分效率低下的除尘器进行技术升级。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粉尘收集和处理能力,预计每年可减少颗粒物粉尘排放约206.87吨。
华润水泥和隆安海螺的实践是南宁市系统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缩影。为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要求,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组织全市水泥企业召开超低排放改造动员会,邀请自治区专家解读政策要求与技术路径;指导全市12家改造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明确内容、时间表和投资预算;同时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为企业解难题、疏堵点。
“超低排放改造是指通过系统性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使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现行排放标准限值的深度治理工程。这是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大势所趋。为缓解企业实施项目的资金压力,我们进行了全程跟踪指导,积极指导企业申报相关中央污染防治补助资金。”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黄琳介绍。2021年以来,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累计为12家企业争取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8695万元用于开展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的10家企业,实现了减排氮氧化物500吨、VOCs360吨、颗粒物387吨,减排效果显著。
随着多个项目的成功落地和后续项目的稳步推进,南宁市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驶入快车道。市生态环境部门表示,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引导企业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减轻改造负担,并督促已获支持企业严格按照时序进度高质量实施项目,确保达成既定污染减排目标,为守护“南宁蓝”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